福建鞋业门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信息资讯 政策法规 协会资讯 产业聚合 福建鞋业 人才专区 福建童鞋 时尚鞋品 会员介绍 协会之窗 会客厅
福建鞋业门户网 门户 往期新闻 查看内容

提高我国制鞋业产品质量途径的研究_行业综述_行业综述_福建鞋业门户网

2009-10-3 0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8| 评论: 0

摘要: 一、中国制鞋业概述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鞋类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据统计,中国鞋类年产量已超过100亿双,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

一、中国制鞋业概述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鞋类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据统计,中国鞋类年产量已超过100亿双,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88亿美元,国内消费总量约为24亿双。

(一)行业概况

             1、中国制鞋产业现状

据统计,2008年,我国约有制鞋企业20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达400余万。2008年,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企业(含皮革、运动鞋、合成材料皮鞋)达3203家,较2007年增加11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819亿元,同比增长21.3%,比上年回落6.8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2764亿元,增长21%,产销率98%。规模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9%,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占39%,集体企业占8%,国有企业仅占4%

2、制鞋产业集群

制鞋行业已形成了广东、浙江、福建三个重要的鞋类主产区,3省合计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这些主产区产业链完整,品牌优势突出,优秀人才聚集,信息传播快速,抗风险能力强,成为中国制鞋产业的中流砥柱。但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沿海区域劳动力水平的提高,产业成本逐渐加大,迫使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的制鞋产业进行深度调整,开始向内陆省份转移。目前,制鞋产业的梯度转移已形成趋势,主要的承接地是中国的西部和中部。西部省份集中在四川省的成都市和重庆市,中部省份集中在江西、安徽、湖南。

中国皮革协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着手进行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工作,支持产业集群每年定期举办鞋业博览会、采购节、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至今已陆续共建了七个产业基地,包括中国温州――中国鞋都,四川成都武候――中国女鞋之都,重庆壁山――中国西部鞋都,广东省东县――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浙江温岭――中国鞋业名城,福建晋江――中国鞋都,广东鹤山――中国男鞋生产基地。

3、制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产业,制鞋行业成为与“三农”关联度高、吸纳劳动就业多的富民优势行业,一个熟练工人能够稳定一个三口之家,400万人的就业就为400万个家庭提供了经济保障。

2008年鞋类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88亿美元,占轻工业进出口额的1.1%;占轻工业出口额的9%,占国家出口总额的2%,具有较强国际部分优势。

4、制鞋行业进出口

制鞋行业属于出口拉动型行业,国内产量的80%以上靠国际市场消化。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88亿元美元,其中出口金额281亿美元,增长16.2%,出口数量81.2亿双,下降0.6%;进口金额7.3亿美元,增长70.6%,进口数量3446万双,增长59.8%。贸易顺差273.7亿美元。出口前五大市场是美国占23.6%、欧盟占17%、日本占6.6%、巴拿马占4%、香港占3.5%

5、我国制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鞋行业在经过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与国际制鞋强国的差距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1)结构性矛盾造成我国制鞋业还处在低价位、数量主导型的竞争阶段。有资料显示,从1994年到2008年的15年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数量从24.2亿双增长到81.2亿双,出口量扩大3.4倍;出口金额从60.4亿美元增长到281亿美元,出口金额扩大4.7倍。我国鞋类出口企业的一般利润率在3-8%之间,属于低利润范畴,因此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资金储备,主要依靠产业政策的调整来促进产业进步。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能力,就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在提高升出口质量方面下功夫。

2)没有形成有控制力的国际营销网络。在整个产业链中,销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情况看,出口的中间环节和终端环节全部掌握在国际贸易商手中,我们没有定价权,只能赚取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所以亟等改变现状,由生产环节向贸易环节渗透,是制鞋行业未来获取更多利润的关键。在商务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品牌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尝试做终端销售,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网点少,物流成本高和补货困难等问题的困扰,使国际销售网络建设面临多种考验。

3)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诸多因素造成中国民族品牌知名度低,需要企业、协会、政府持续的为企业创牌提供支持,创造民族品牌从成长成熟的良好环境,为在国际市场推广民族品牌创造条件。

4)人才匮乏。人才匮乏是困扰行业发展的软肋。从发展现状看,公共学科的人才如销售、管理、质量控制、宣传策划等主要流向是大中型企业,中小型制造业吸纳的知识人才较少,基本靠企业自身培养,很难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成绩,产品创新本身带来的利益非常低。

二、我国鞋类产品质量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鞋类产品质量提高很快,这与改革开放30年制鞋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尤其在工艺质量和耐用性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中档水平。

(一)国家监督抽查鞋类产品质量状况

1、旅游鞋监督抽查情况

国际质检总局近几年来对旅游鞋组织了几次国家监督抽查,抽检范围覆盖了我国生产旅游鞋的大部分地区和典型的生产企业。从2001年到2008年,我国旅游鞋产品合格率提升42个百分点,取得较大进步。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标识不清、剥离强度、耐折性能等性能指标上。不合格项目涉及的领域有胶粘剂、鞋用面料和底材。

2、皮鞋监督抽查情况

近年来国家抽查、工商抽查以及专项抽查中,每次对皮鞋的抽查企业都超过100家,从2001年到2008年,我国皮鞋产品合格率提升46个百分点,同样取得较大进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标识不清、剥离强度、耐折性能、勾心抗刚度等性能指标上。不合格项目涉及的领域有胶粘剂、鞋用底材和勾心用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