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鞋业企业清醒地看到,没有自主品牌、没有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能力差,都是企业的“死穴”。危机感加快了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模式的速度。 企业“借牌”转内销、异地整合资源、核心加工厂模式、集体展示区域品牌……泉州企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年底订单“争夺战”中,逐步形成了多种新营销模式。 晋江企业出口市场呈多元拓展态势,面向东盟10国、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量在前8个月分别增长16.74%、31.38%和36.36%,先后有5家企业在香港、俄罗斯、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地区)设立7个销售网点;南安石材企业把注意力专向二、三线市场,石材产品出口中东地区增长35%,企业在外新设专营专卖店(点)2300个。 将研发中心设在泉州,把不少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置于莆田、龙岩等员工较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361度公司让5家中小鞋企为其贴牌生产;有的异地鞋企甚至直接以参股等方式,成为大型企业的配套车间。 安踏鞋业对材料回收实施严格管理,并派品检员常驻核心加工厂,保障品牌质量。品牌企业将订单给予经验丰富、工艺规范、技术稳定的挂钩加工厂做,变其为自己的核心加工厂,并用合约规范其加工行为。 在扩大国内外市场方面,企业各展所长。泉州55家“福建省国际知名品牌”,还通过香港贸发局所属的全球40多个办事处及其所举办或参加的全球230多个展会,集中打响福建区域品牌,大大提高外贸接单率和成功率;还有更多像九牧王、柒牌的企业,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营销。 在企业积极研究营销模式的同时,各部门也正在计划通过发挥全省营销联盟盟主的作用,支持工业产品拓展省内市场;通过部门合作推动政府采购、市政工程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采购使用本地产品;鼓励泉州异地商会及省外销售网点的作用,拓展国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