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名牌产品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其中共有134项泉州产品榜上有名。但有人欢喜有人忧,由于福建名牌参评门槛提高,不少企业只能望榜兴叹。 销售纳税额门槛提高 “如果前年参评就好了!”石狮一家体育用品企业负责人陈先生一脸无奈,本来前年他们就打算申请福建名牌,并且也符合申请条件,但碰到金融危机,想缓一年再申请,“没想到去年参评福建名牌产品的门槛提高了许多,只好再等几年后申请了。” 据了解,去年福建名牌评选对于参评企业(工业)销售额的要求基数为1亿元,而前年的标准为7000万元。除了工业产品之外,包括食品添加剂、乳制品、冷冻饮品、印染等产品的最低申报门槛为1.5亿元,酒类、饮料、膨化食品等产品则为2亿元。根据评选要求,去年参评企业的纳税额与销售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5%。而前年的标准为不低于1%。 市质监局负责名牌参评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我市一些企业申请福建名牌被拒,主要是由于去年对参评企业销售额和纳税额等要求有所提高。但去年的标准提高了,难说今年标准会再降低。 参评企业可先易后难 石狮的陈先生为无法参评而发愁,但也有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却并不想参评福建名牌,业内人士王小姐称,品牌企业更热衷于参评中国名牌,但目前中国名牌暂停评选,品牌企业可适当放低姿态,参评福建名牌,不但可以对自身实力进行检阅,也可以为企业日后参评中国名牌奠定基础。 “企业在参评品牌奖项上,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如果其主要市场是在福建,厂也设在福建,那么参评福建名牌就很有必要。”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苏朝晖教授分析,企业争取荣誉应该先易后难。相较于福建名牌,申请中国名牌的难度肯定要大得多,如果企业分析自身情况,在三五年内申请中国名牌还较有难度,不妨先争取福建名牌。 “去年福建名牌我市共送评160项产品,其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复评企业。”市质监局相关责任人提醒,企业不要因忘记复评而丢掉好不容易到手的荣誉。 据了解,福建名牌产品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到达前,企业要提出复评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的,将视为放弃复评福建名牌产品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