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莅临泉州。龙永图此行是做客今年首场“华大讲堂”,为泉州各界人士作精彩的专题演讲。 在泉州逗留的三天中,他先是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为题进行演说,并于次日上午,就金融危机背景下泉州民营企业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泉州民营企业家们做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在演讲当中,龙永图对全球经济的走向做出了三个基本判断。他认为,全球经济形势虽然遭到重创,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全球经济力量的对比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有所抬头,但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没有变化。 过去30年,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领域是轻纺工业,或者一些电子行业。今后二三十年,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重点可能在重化工业和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因为在全球经济变暖和西方产业升级的情况下,一些重要的重化工业将向中国转移,高端的装备制造业也会向中国转移,而这恰恰是中国需要的。 “对目前的金融危机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必须静下心来,埋头苦干,大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企业,这是中国经济的基础,这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强项。”龙永图表示,“但是发展制造业需要掌握更多的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目前中国一些重要的化工制造业的原料,都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中国不发展一个高水平的重化工业,中国制造永远是一个非常低层次的中国制造,我们就只能被西方一些国家称为‘世界工厂’。” 他指出,不能因这种变化沾沾自喜,而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仍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贸体系,全球的经济格局仍然以美国为中心,中国要真正赶上美国成为世界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24日以“后危机中的民企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演讲中,在转型升级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一定要在以“后危机中的民企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演讲中,在转型升级这个问题上,他提出,一定要多一点“辩证法”,少一些“形而上学”――“中国在制造业基础上发展服务业的道路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发展服务业就要抛弃制造业”、“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技术”。 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龙永图提出三大趋势: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基本动力,建立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趋势;坚持改革开放,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的大趋势;在继续加强中国的硬实力的同时,大力加强中国的软实力的趋势。――“中国在制造业基础上发展服务业的道路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发展服务业就要抛弃制造业”、“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技术”。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龙永图提出三大趋势: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基本动力,建立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趋势;坚持改革开放,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的大趋势;在继续加强中国的硬实力的同时,大力加强中国的软实力的趋势。
【观点摘录】
绿色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学技术的兴旺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投资贸易活动为载体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过去几次大的经济全球化都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由英国领导的蒸汽机革命掀起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到了后来美国领导的钢铁和重化工业又掀起了一次全球化的高潮。然后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又推起了新的全球化高潮。从现在来看,新的科学技术又出现了,主要表现在以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和环保问题为背景的绿色科学与绿色经济,主要表现在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等所形成的一整套的科学技术。 到2013年,绿色科技在中国的市场潜力,每年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产值,占中国GDP总量的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新的技术特别是绿色技术,已经为新一轮的全球化做好了准备,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美元的“老大”地位没变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曾说过,一群人掉到水里面都在找稻草,看到英镑、欧元、美元,最后还是发现美元那根稻草最好,所以都去抓美元这根稻草。”金融危机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为何纷纷增持美元。因为美国的跨国公司力量比较强大,跨国公司的境外子公司积极把美元调动起来,支持美国国内母公司。这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不仅没有贬值,而且还有所增值。现在全世界的银行行长都去抓住美元这根救命稻草觉得比较可靠。 美国的经济地位决定了美元的地位,美国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美元在全球的“老大”地位就没有变化。各国不愿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调整货币储备,如果轻易调整,可能会造成很大损失。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也是基于这些因素考虑。 这次金融危机后,虽然中国影响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全球基本的经济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可能在今后几年中都不会实行人民币汇率自由兑换,这是出于防止汇率风险的需要。
不要害怕反倾销
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化,所以要坚决反对,但也不要怕。为什么不怕? 由于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一个新的产业分工,中国对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根本不应害怕,因为中国已经和它们形成了相互依赖的格局。只要中国和美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相互的关系就是最平等、最安全的。 经过过去三十年的产业转移,西方国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很大的依赖。如果我们不做衬衫、不做鞋,他们就没有衣服没有鞋穿。当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做出另一个让步,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和欧洲继续对中国实行纺织品配额。刚开始,我们以为这样会给国内纺织业造成很大损失。事实完全不一样。当时欧洲根据新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对中国实行严格的纺织品配额限制,但是没几个月后发现在欧洲的很多大市场里纺织品货架空了,中国的纺织品因为配额限制不可能进入欧洲的市场。经过几个月后,欧洲贸易委员重新来到中国,要求谈判纺织品协议,要求增加中国对欧洲的纺织品出口。经过这么多年的产业转移,已经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美国人、欧洲人已经严重依赖中国生产的衣服鞋子。
培养成熟蓝领工人
便宜的劳动力的确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一个优势。在与国外一些专家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都对中国能制造出如此廉价的产品表示惊讶。根源就在于,国内很多企业以过低的劳动力成本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情况,在企业创业初期,低劳动力成本可以理解。但在企业成熟后,并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应逐步规范,提高员工的福利,应大幅度地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有关方面也要给予企业支持,为外来工解决儿女教育、社保等问题。 短期来看,提高员工工资待遇会增加企业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会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宿感。中国制造业水平之所以一直没提上去,就是因为缺乏成熟的蓝领工人,这一点,德国的制造业经验值得借鉴。
城镇化、工业化 为动力扩大内需
建立中国的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首先是城镇化问题,因为农村经济是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体系是不可能拥有需求的,市场经济是需求推动的经济。中国城镇化率起码要达到85%,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才能形成中国以内需为主导的结构,这可能还要经过三四十年的时间。据统计,现在大约有数亿农民工,当他们变成城市居民后,需要住房、医疗、交通等服务,这就会带来强大的内需。如果一年解决1000万人的需要,实际上每年就为中国经济打造了1000万人的消费群体。每年1000万,就能推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 其次,中国要真正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体制,还要大力发展制造业。新加坡制造业发达,但是也保留了30万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立命基础。中国还要搞几十年、上百年的工业,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我们不能把造纸、水泥等一股脑地归入污染产业,我的观点是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技术、污染的管理和体制。不能忘记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个基本国情,工业化的进程中不能排斥传统产业,而应加以扶持提高。我也不赞成某些地区以及学者提出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说法,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区别、人民生活的区别大,因此在整个产业链中,既要高端,也要中端,也要低端。这样才能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保证我国城镇化进程顺利进行。 再有,扩大内需必须“解放”农民,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宅基地变为住房。例如100亩地腾出50亩地变成土地粮票,卖出的钱分给农民,使得他们可以在城市中买到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另50亩宅基地变为良田保证农业生产。
给民企予国民待遇
在面对这场危机的时候,有些同志讲哪些部门越开放受的影响越大,哪些地方越开放受的影响越大,需要对开放政策做一些重新思考。我认为恰恰相反,在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应该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才是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对话的原则。 金融危机下,一些国外品牌举步维艰,龙永图鼓励企业借机兼并,塑造属于中国的国际品牌。企业要舍得花钱,这是值得的。 开放不仅仅是对外的开放,也是对内的开放。为什么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当中我们中小企业充当其冲受到这样大的冲击,我认为骨子里面就是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因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困境实际上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困境。所以我认为在给中国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方面,我们确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解决民企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这不仅关系中国营造好的体制,更重要在中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商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打破对某些行业的垄断,进一步步提供民营企业进驻行业空间,打破体制上障碍。
鼓励并购国际品牌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能会代表我国制造业的一种趋势。中国制造业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需要国际品牌,需要利用品牌来扩大自己世界市场的份额,而打造品牌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其中直接购买品牌是通行的国际做法。 吉利作为中国自主制造品牌,能够收购沃尔沃,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也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敢于发挥自己优势,具有敢于走出去的一种底气,我给予支持和鼓励!
2/3房子由政府供应 房价才能降下来
现在房价之所以高,主要是在土地供应上,在建设一般老百姓的廉租房方面,政府做得不够”、“政府不是穷得叮当响,是有钱”、“应该2/3房子由政府提供;1/3开发商去做,这部分房价越高越好,让富人去买,税收给政府”、“可以将高档房放在郊区,富人不是有汽车吗?让他们开着奔驰宝马去…… 政府必须“痛下决心”提供2/3的住房。政府现在不是穷得叮当响,是有钱。过去可能差钱,可以理解。但现在无非是少拿点钱,给老百姓办实事。如果不是真正地把2/3的房子由政府来承担,房价问题就解决不了。 此外,在土地供应方面,他建议政府也要想办法把交通方便的地段,留下来给老百姓盖房子,你不要因为这个地方值钱就给开发商。富人有钱,可以把高档房建到郊区去,你坐奔驰宝马去你的住房。把那些好地,适宜居住的地,把位置好的地全部给了开发商,我觉得那是不合理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是真正要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中国经济目前 不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
不能被国内经济的乐观形势冲昏头脑,认为可以赶超美国,全球金融危机不会发生对中国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要利用好当前的国际产业转移契机,为西方国家服务产业包括软件外包业大转移做好“功课”。国内某些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会使跨国公司收回在华产业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跨国公司在华贸易不会产生产业回流,不会因为一个危机使美国的人力成本等因素低于中国,中国必须继续在全球产业链中积极扮好角色。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是中国的经济基础和根之所在,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他认为传统产业仍是朝阳产业而非夕阳产业,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升级传统产业成为先进制造业方为上策,这也是金融危机下全球跨国公司能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家底”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