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 李玉中 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鞋大国、鞋类贸易大国、鞋类消费大国。历经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鞋业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包括出口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缺失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适用人才和人才储备不足等。尤其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等问题,给中国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鞋业具备产业集群、产业链、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仍处在旺盛的发展机遇期。 在产业方面,未来五年中,中国市场对优质原料皮、成品革、高档鞋材和环保型化工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制鞋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会有明显进步;产品研发和设计水平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国内外销售网络将进一步完善,逐步进入国际终端市场。 在出口方面,将进一步调整内外销比例,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为高端品牌在中国加工提供良好的环境,为OEM在中国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和优秀的劳动力保障;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出口将会有明显增加,行业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进口方面,随着中国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政策的实施,以及中产阶层数量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质量好、款式新、价格适中的中高档鞋产品的消费将稳步增长。 下面,我将重点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制鞋行业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一是人才战略,制鞋行业还处在工业化阶段,多数操作靠手工完成,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非常突出,因此制鞋生产的全过程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行业在完善高等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在特色产区中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使更多的适龄人才有受教育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一线的生产工人则以在家乡完成初等职业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为最佳选择。同时,应多渠道开展优秀人才的培养,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技术、设计理念快速引入中国。 二是市场战略,目前中国鞋类产品的加工能力和水平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为保障就业和实现加工能力再利用,我们未来10-15年鞋类需求的主战场依然是国际市场,就有必要对鞋类出口进行战略部署,做好目标市场做厚做强,提高品质,加大自有品牌宣传,逐步进入终端消费市场,降低系统风险的工作;同时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开辟东南亚、非洲、南美洲、澳洲的多元化市场,做好细分市场,满足大众群体消费,提高市场份额的工作。 目标市场要保出口金额稳定增长,但要控制出口数量,以提高单价水平为目标。对于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出口,要发挥我们的制造优势,以大行业引发大商机,接大单走大货,把出口量做大。同时,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和领域,寻求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提高我国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 三是品牌战略,品牌是高品质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一个知名品牌或国际品牌的附加值往往高出产品本身成本的20-30倍,不但给品牌拥有者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也给这个国家带来精神上的满足,给人民带来自豪感。因此争创国际品质是我们最终的梦想。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以自主创新带动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在制鞋行业开展的如火如荼,在30多年的努力和培育中,民族品牌成长壮大,成为市场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