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省钱的、新型环保的研发成果,如何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昨日,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刘竹生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最直接的方式在于提高校企对接的契合度,而这一方面泉州的鞋服、光电、半导体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新技术:从高校到企业 我国载人航天与太空探测技术进入世界前列,其中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带动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科学技术的诸多突破。而这些突破一旦运用到产业,势必引发各大行内的新一轮“工业革命”。 “技术研发,关键在于企业与高校的对接,而不是简单地跟着别人走。与高校专家对接,企业至少清晰未来什么是主流产品,研发生产要走哪个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在刘竹生看来,在这场“工业革命”中,泉州具有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泉州的民营企业,制度灵活,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对外开放’形成高度契合,因此也就能顺利地运用‘拿来主义’,让科研成果为产品锦上添花。” 新材料:从天上到地上 刘竹生介绍,耐强酸、抗腐蚀的新材料已广泛运用于航天领域。未来,用于航天的高舒适度材料,将有望运用于民用工业。 据悉,受航天技术启发,泉州市已有不少鞋服企业开发出高科技航天材料。如匹克集团结合各种航天技术,对鞋服进行研发和制作,利用火箭三级助推原理,研发出行业领先的“三级减震技术”。此外,不少纺织产品的透气面料、鞋产品的鞋底材料等都与航天技术不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