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鞋类行业反映当前鞋企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近日,“福建省进出口公平贸易行业组织工作点”单位省鞋帽进出口商会对大丰、宝峰、建乐、匹克、福维尔、顺大、华闽、恒达利等省内主要鞋类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鞋企面临的困难和应对举措。 一、主要困难 (一)人民币升值问题。一是鞋业对外贸易利润较薄,普遍的利润率仅为3%-5%,人民币汇率升值挤占很大利润空间。二是当前正好进入大量收汇的月份,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大直接造成企业汇兑损失。如生产耐克运动鞋的大丰公司及子公司一一福建荔丰鞋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协丰鞋业有限公司、福建三丰鞋业有限公司、福建万丰鞋业有限公司年出口额约计2.8亿美元,其中约1.4亿美元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以年初美元对人民币6.83计算,人民币每升值3%,该司损失的利润约为5700万元人民币。三是根据鞋类出口贸易的特点,一般每年分两季(春夏季和秋冬季)对外接单,下一季的订单需要提前进行开发打样等准备工作,整个订单的全部流程周期较长,从向国外客户发盘到成交下单,再安排生产,到最后出口收汇,周期往往需要半年甚至半年以上,时间跨度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造成企业难以预料收汇时的汇率情况,难以把握成本,对外报价困难。已下的订单很难和国外客户要求提价。 (二)生产成本提高问题。一是由于受到劳动力短缺,招工困难以及我省最低薪资标准上调等原因,今年鞋厂工人工资普遍上涨20―30%,部分企业如大丰公司人均薪资上涨6O0元,上升幅度近40%。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不少企业设备使用率下降。二是鞋类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橡胶价格从年初的7000元/吨持续涨到现在的22O00元/吨,而上海橡胶期货价格已经超过3万元/吨,原本每双鞋8元左右的橡胶底价现已涨至15元,平均每做一双鞋,橡胶鞋底就耗去70%的成本。近期棉布价格也上涨迅猛,国内棉花价格已由年初的不足1400O元/吨涨到目前的260O0元/吨,国内外的棉价均创出15年来的新高而现在各类帆布面料鞋市场较好,因此棉布价格猛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这类鞋尤为严重。除上述材料外,主要鞋材价格都大幅上涨10-20%,如PU、EVA、PV等型材都持续涨价。 (三)国外市场低迷问题。鞋类出口贸易两大传统市场一一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情况都不理想。美国市场从近期几次鞋展来看,客人竟相压价,加之美国还未摆脱经济危机,其政策强调鼓励出口,技术壁垒、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测试标准不断加强提高,贸易摩擦有不断升级趋势。欧洲除北欧几个资源性国家外情况也较低迷,但这几个北欧国家市场较小,市场的低迷状况使得低价格的鞋产品订单更容易被接受,出口价格和产品质量都难以提升。 二、企业采取的对策 (一)对客户报价时采取附条件的报价。一种是约定汇率变动幅度超过一定范围则价格要做相应调整,另一种是约定报价时限,即超过一定时间范围该报价即失效,以避免汇率变动风险。 (二)锁定远期汇率确保利润。一般企业采取在银行购买远期汇率的方式,锁定汇率并按此报价,保证每个订单的利润。但此方式存在弊端,即在购买远期外汇时往往和国外客商还未谈妥订单,难以判断购买远期外汇的数额,而如果和国外客商确定订单之后再购买远期外汇,则远期汇率可能又较报价时有较大升值,再购买远期外汇已没有实际意义。 (三)部分企业考虑使用人民币结算。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需要境外客户开立人民币账户,采用人民币报关等,目前还较难操作。 (四)工厂向内地省份搬迁。寻找人工成本更低以及优惠政策更多的地区建立新的工厂,但内地省份的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还相当不完整。 (五)一些企业还尽可能采取提高对外出口价格、扩大进口在公司贸易中的比例、促进贸易结构平衡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艺技术、尽量控制成本等方式缓解风险。但是目前存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越南、印度等地的鞋类生产对我鞋类出口的竞争威胁不断提升,要让国外客户提价以吸收人民币升值压力存在困难,而提升技术等手段短期内也难以应对当前危机。 (六)企业深入打造自我品牌,拓展涨价空间,减缓汇率变动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