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鞋业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因为我国具有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劳动力优势以及13亿人口的内销大市场,未来我国世界制鞋大国的地位难以撼动,但应积极从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 产量占世界65%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年产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出口鞋数量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作为消费大国,我国内销市场增长强劲,2010年总量达27亿-30亿双,超过每人每年两双鞋的水平,约占世界鞋类消费市场的15%左右,位居第二。 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制鞋产业上迅速追赶比拼,使我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品牌影响力待提升 中国年产量13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时;印度年产量2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时;巴西去年各类鞋年产量近9亿双,劳动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时;越南去年各类鞋年产量近8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时。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分析指出,从鞋业的生产数量上来看,这些国家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鞋业大国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 与此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皮革产业还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高素质较低成本的劳动力、可用较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要求产品以及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有能力由世界皮革大国跨向世界皮革强国。 |